来源:苏州金螳螂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2021-03-13
中国目前唯一一座 在同一地址上呈现 新石器时代全部文化遗存的遗址, 首次发现中国最早的稻作人工灌溉系统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草鞋山遗址, 等待世人探知更多奥秘! 江南文化标尺 草鞋山遗址 WALKING ON THE RUINS 姑苏城外,草木葳蕤。位于苏州市工业园区的草鞋山遗址,拥有6000多年历史,是江南地区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文化发展序列保存最完整的遗址,被考古界称为“江南史前文化坐标”“中国稻作文化起源地之一”。 草鞋山遗址公园基于考古遗址本体及其环境的保护与展示,通过金螳螂文化实施的草鞋山遗址“行走在遗址间”展厅,打造集教育、科研、休闲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和遗址类文化景观,充分发挥其在遗址保护与合理利用中的重要作用,传承城市历史文脉,彰显苏州历史名城特色。 草鞋山因形如草履而得名,遗址中发现了6000年前的文化。 完整的文化序列 草鞋山遗址的文化堆积分属不同的文化时期,其先后次序是:第十、九、八层属于马家浜文化;第七、六、五层属于崧泽文化;第四、三、二层属良渚文化;最上面第一层属于春秋时期吴越文化,涵盖了从新石器时代中期到太湖流域早期国家繁荣阶段的全部编年。 江南“三叠层” 草鞋山遗址保存了江南新石器文化时期最重要的三个文化层:马家浜文化、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,依序叠压的文化层蕴藏着先民生活和劳作的丰富信息,被誉为江南史前文明的坐标,对于研究江南史前文明的发展历程具有典型意义。 首次发现中国最早的稻作人工灌溉系统 草鞋山遗址马家浜文化层,截至2020年,发现了74块水稻田遗迹和众多炭化粳籼稻谷,其稻田遗迹是中国首次发现最早有人工灌溉系统的水稻田遗迹,为我国稻作农业的起源、栽培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实物依据,是中国水田考古与研究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。 最早的葛纺织品实物 草鞋山遗址马家浜文化层的第10层,发现了3块炭化纺织物残片,这是我国出土的最早的葛纺织品实物,花纹为山形斜纹和菱形斜纹,组织结构是纹纱罗纹嵌入绕环斜纹,带罗纹边组织。 中华第一玉琮 1973年,草鞋山遗址良渚文化时期的M198墓,首次出土了大型玉琮、玉璧等随葬玉器。出土的玉琮,外方内圆,刻有兽面纹饰,是首次在中国史前墓葬中出土的玉器,并解决了玉琮的断代问题,被誉为“中华第一玉琮”。 1956年,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文物普查中首次发现草鞋山遗址。南京博物院于1972年9月进行了考古探掘,初步查明,地下古文化遗址面积约4.4万平方米。2013年,国务院核定公布草鞋山遗址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 作为历史上的水稻之乡、著名良渚玉的重要产地,草鞋山遗址承载了吴地六千年灿烂文明,如何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达其所蕴含的文化之美?如何通过展览使人在观展、探索的同时,获得对苏州历史文化更进一步的认知? 金螳螂文化有幸承接了草鞋山文化公园“行走在遗址间”展厅项目,深入研读布展大纲,将展览内容与考古知识相互串联,让观众通过多个视角了解、认识、认知草鞋山文化。 展陈设计中深入解读建筑空间,科学、巧妙地分布展览内容,以多动线的灵活布局让观众在有限的空间拥有无限的选择。 运用趣味性的机械装置与多媒体,展示草鞋山文化层从马家浜文化时期演变至近代的历史过程,结合各历史阶段丰富的文化遗存,让观众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获得生动有趣的观展体验。 360度全息成像——逼真展现草鞋山出土玉琮 如今,在草鞋山的最上层,“中国第一开发区” 苏州工业园区正不断续写新的辉煌,创造新时代的“文化层”! 草鞋山遗址展厅将于2021年建成开放。金螳螂文化传承苏州基因,集结精锐设计、施工力量,展现草鞋山遗址的考古成果与历史影响,为草鞋山文化的传播尽最大努力,让文明更闻名。 打开太湖文明之窗,让我们行走在遗址上,观文物、听文物背后的故事、品味江南文化。